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問世 後記

臺灣學界為慶祝王更生教授80歲壽誕,由郭鶴鳴、蔡宗陽、顏瑞芳、呂武志、劉渼、方元珍、溫光華、廖宏昌等諸位教授發起「2007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委由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廖宏昌在高雄籌辦,個人不勝惶恐,膺此重任,幸蒙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林慶勳院長、中文系劉文強主任和諸位同仁,以及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文系林明珠主任、花蓮慈濟大學東語系徐信義主任、國立臺東史前博物館浦忠成館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王開府主任的支持下,終於能順利地於5月2日至5日在高雄、花蓮兩地三所大學舉行。兩岸、港、澳、美、日學者之熱烈響應並撰文與會,自是會議成功的關鍵,然而缺乏高雄道德院、張敬國學基金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之共襄盛舉、出錢出力,會議必不順遂,藉此個人也特別感謝三清太乙宗師、林中明董事長、彭正雄董事長;唯如會議幕後之神經中樞王更生教授,亦如其他學者提交宏文,會議場上更是神采奕奕,高談闊論,為學術界樹立至高無上的榜樣,竊以典範夙昔,吾輩小子,誰敢怠慢?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錢永波會長、鎮江圖書館任罡館長及鎮江圖書館彭荷成副研究員與會,因為設在鎮江圖書館的文心雕龍資料中心,不僅規模已具,戮力多時的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也即將問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報告佳音,實屬必要。王館長與彭女士在大會上即分別以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為題,從不同側面論述中心成立之構想及企圖心,無論新知或舊識皆為文心雕龍能有此研究中心感到驕傲和欣慰,而獨具隻眼鼎力奔走於各界以促成中心成立之幕後功臣,正是錢永波會長,對其深耕本土傳統文化優勢之伯樂性格,實有足為外人道也。
觀夫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的構想與企圖心,與台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在2000年成立之「清代學術研究中心」實多有不謀而合之處,個人當年滿懷理想接下中心主任一職,全力衝刺,在毫無資源之惡劣環境中苦撐3年6個月,只能向環境低頭,選擇悵然離開中心。於今耳聞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初具規模,內心嚮往之情,縈胸滿懷,而感觸良多自不待言。今年7月乘上海開會之便,即兼程拜訪鎮江,雀躍之情,非箇中人實難以理解言說。25日初至鎮江即接受三人極其熱情的接待,感懷于心,而最令人感動的是任館長將甫問世之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親手致贈,並操作光碟的效能。能躬逢光碟問世,個人心中淌著熱淚,竊以為劉勰英靈在天,亦必以鎮江能有斯人斯舉為傲,然而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之規模與作為,不即是當年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的願景和理想?如今安在?
《文心雕龍》為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重要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影響深遠,而歷代學者對於《文心雕龍》的理解詮釋亦各有偏重,或循例發揮,或另行闡釋,皆能自圓其說,建構出一家之言;時至近代,《文心雕龍》一書自然也能保有其在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放眼相關的理論著作如雨後春筍接踵呈現,足見當代學者之用心。然而初學者除忙於梳理文義,更要面對數以萬計的龐雜資料,檢索不易,令人望而卻步實有以之也,幸有賴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所創建的「文心雕龍全文數據資料庫」,蒐集自1909年迄2006年學者研究《文心雕龍》的心血結晶,共計數千篇以上的論文,並詳附出處、期刊號與關鍵字等,並配合現今電腦科技進步的檢索系統,讓使用者不僅能分門別類、按圖索驥地找到相關資料,更免窮索之苦,且能節省時間與人力,迅速地獲得難以得見的相關論文,此等整理蒐集之功,實讓人感佩。而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更有鑑於當代跨領域的學術研究亦日益盛行,所蒐羅的資料不僅以《文心雕龍》一書的研究論文為主體,更旁及其他的相關領域,或論劉勰生平、或論當時創作的文學風氣、或論《文心雕龍》對於後世的影響,並利用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相互應證對照,林林總總的相關資料在資料庫中皆能得見,且從歷年來的研究內容、主題,點名《文心雕龍》的研究動向,並揭示未來可能的發展,使得資料庫不僅是資料的羅列,更提供《文心雕龍》研究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研究素材。
「文心雕龍全文數據資料庫」是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研發出的心血結晶,但為尊重論文作者,光碟更以禁止複製的方式來保護諸位學者的智慧財產,思慮可謂縝密;而製成之光碟不僅便於攜帶,也可避免網路無法讀取的困擾,用心堪稱良善;只因各地電腦系統設計的不同調,使得台灣繁體中文在使用上需另外下載轉碼程式才能加以閱讀,且在搜尋資料時,光碟無法辨識字串進行搜尋,其為美中不足者,然而此非資料庫本身的缺陷,而是技術上有待克服者,若能根據光碟程式加以修正,必能嘉惠更多兩岸及世界各地之學者。
當台灣學術界各階層漫天高喊與國際接軌之際,是否也該反思如何發展華人在國際間學術的優勢與長處,好讓他人與吾人接軌。無奈晚清後殖民思想的流毒至今未能翻轉,總以為吾人一無是處,又因島內利令智昏的意識型態使然,無視於血緣命脈,閉鎖孤島,以為自己的文化只有400年,不亦哀哉?不亦甚哉?個人雖對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之成立未能貢獻鴻毛,但我卻要以劉勰文心雕龍之後學者為榮,因為鎮江有一群肯為傳統文化創造優勢的賢達人士,正在默默耕耘著,大凡國際上研究劉勰文心雕龍之學者,不與鎮江接軌,又能與誰接軌?

歲次丁亥陽月書於台灣高雄西子灣

《玄天上帝信仰之發展》序

很難想像一位學科技的發保兄會編寫《玄天上帝信仰之發展》一書,如果要追究其中因緣,無非他是「一個出生於乩童家庭的人」,平時耳濡目染,因此會跟玄天上帝的信仰發生關係,但更難能理解的是這種關係還不止於一般信眾的宗教信仰或尋常寺廟的廟祝,或溝通人神的乩童,他竟然從台灣屏東南境枋寮農村不太知名的北旗尾之「北玄宮」出發,穿梭遊走於海峽兩岸、港、澳間,尚且跨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華人玄帝信仰的國家地區,推動主辦2008年「玄天上帝信仰文化藝術國際研討會」、2010「玄天上帝世界聯誼會」(第四次籌備會)暨「玄天上帝信仰與武當文化研討會」。能夠召開玄帝信仰國際研討會已經是難能可貴,能強調文化藝術,進一步將宗教昇華至精神文明的層次,甚且將宗教信仰以「世界聯誼會」的方式呈現,無疑是開天闢地、史乏前例的思維,因此「玄天上帝世界聯誼會」之籌備尤具識見,在其兼具家庭因素與科技學識的背景之下,宜其能有將玄天上帝宗教信仰推向世界舞台的想法,而且是用相當現代的「聯誼」方式進行籌備。
本書系發保兄從2007年來致力於玄帝信仰推動的成果,內容極其豐富,雖然有些零亂,但其欲構築玄天上帝信仰發展之理論體系卻是隱然可見,其「無言」之企圖心還是令人敬佩的。本書分列十二個部份:前言,簡述作者建立玄天上帝心廟的宏願,就像鄰家阿郎平日傾訴家中細瑣,誰知胸中卻包藏著道教中人何其寬闊的世界觀。其內容,首先是「武當山之發展」,揭示玄帝信仰的歷史淵源;「玄天上帝經典」、「玄帝資料」兩部份,則在文獻、文物上使玄帝信仰之發展提供理論依據。「道教與社區營造—以枋寮鄉東海村為例」是發保兄在構築玄天上帝信仰發展理論體系之前,一種道教潛意識的具體實踐,從科技角度看來,乃是形成理論前的實驗,也是「行」而後「知」的一個過程。「建構玄天新義-學術研究」是一個「知行」齊一的平台,而發保兄以學術研究作為「建構玄天新義」的認知與行動,無疑是令人動容的,他以為「臺灣廟宇繁多,單是東海村三千五百多人已另有四間大型廟宇。如果再蓋一間類似的廟宇,並無太大意義。尤其是對北極玄天上帝之神格含意尚不甚瞭解,因此有必要對北極玄天上帝之神格等進行研究。」於是他以「北玄宮」為玄天上帝總體形構的基地,展開多次學術研討會,結合國內外多位學者不同側面及多種層次的討論,成果是極其豐碩與多元的。「構築北極玄天上帝信仰的神學論據」是本書的思想主軸,也是發保兄由道教潛意識具體實驗後所形成的理論,其後之「摘錄參考補充資料」、「神的存在與拜神」則是理論的參考文獻與進一步對神存在意義的論述。「玄帝信仰發展之法」是對玄帝信仰未來之期許,而「玄天上帝世界聯誼會」則是推動世界上玄天上帝信仰的理想組織。
發保兄精明幹練,成竹在胸,曾無數次與我談及道教及「玄天上帝世界聯誼會」的理念,以為「未來如果能有七個國家成立玄天上帝會,則可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玄天上帝聯合會』,如此玄天上帝信仰及文化藝術可以正信的發展,不會淪為迷信,建立信徒心中的自明性。」個人非常佩服其別具隻眼,對後玄帝信仰提出不俗的思維,在本書出版之前丐序於我,我除了認同他的理念外,更藉此呼籲更多「玄帝迷」或「道教迷」能在展閱本書之後,給予多方面的鼓勵,故聊述數語為之序云。
道曆4707年歲次庚寅中元節後一日於高雄西子灣
*黃發保 普極道院副院長

2008中壇元帥學術研討會 後記

2002年10月,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與新營太子宮在台南新營合辦了「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學者對「三太子」在宗教信仰、戲曲小說各方面,提出了精闢的見解,成果豐碩。時逾6歲,中華道教中壇元帥弘道協會柯天爽理事長為深耕弘揚太子爺的民間信仰,特別邀請個人再次籌辦「2008中壇元帥學術研討會」,對中壇元帥的諸多神蹟展開更廣泛的探索。個人非常榮幸能夠籌辦前後兩屆太子爺學術會議之神聖任務,雖然專業不在宗教,承蒙道教界及柯理事長之錯愛,也只能奮勉為之,除對道教學術化略盡棉薄之意外,作為一個信徒也藉此聊表對太子爺崇敬之意。而對於前後兩屆受邀撰文與會的國內外學者之辛勞,個人也特別祈求太子爺保祐大家研撰有成、家庭美滿。
此次研討會由中華道教中壇元帥弘道協會和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聯合主辦,於2008年7月4日、5日假高雄西子灣國立中山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柯理事長、高雄市議會莊啟旺議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李豐楙研究員、高雄市民政局林淑娟副局長、高雄道德院三清太乙宗師偕同國立中山大學張宗仁校長、通識中心許正和主任、文學院林慶勳院長、中文系簡錦松主任、廖宏昌教授共同揭幕,海內外來賓、學者、信眾、道長、研究生超過三百人,齊聚一堂,場面非常熱烈。當日高雄西子灣艷陽高照,和風送暖,海不揚波,百花競秀,給此次會議帶來成功的徵兆。學者從各個角度了發表14篇論文,對中壇元帥的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唯如大陸學者劉文剛、胡穎、李遠國三位教授因大陸國台辦簽證未能如期核發,不克親臨會場宣讀論文,倒是美中不足之憾事。
道教的民間信仰神祇眾多,中壇元帥是廣為人知的神明之一,主要得力於民間文學之廣泛流傳,而在形像流傳的過程中,《西遊記》中,哪吒演化為玉皇大帝的戰將,孩童天神,神通廣大,而本相仍是三頭六臂,形象是外道內佛。在《封神演義》中,哪吒是完全道教化的英雄神,但還是有佛教因數。明以後的哪吒神是多種版本形象的融合,同時又成為鎮水之神。(劉文剛〈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論〉)或許活潑、正義是其本質,也因此得到很多信眾的支持並奉為主神。「2008中壇元帥學術研討會」除李豐楙研究員對中壇元帥學術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作專題演講外,兩天的議程共分六個場次作論文宣讀及討論,激盪出不少前所未聞的議
題。四川大学刘文刚教授〈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从哪吒神形象的演化,論述佛教中国化的一些规律,並進而考訂了三教融合的某些轨迹。四川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論巴蜀地區的哪吒信仰〉:由四川境內眾多的古跡宮觀,說明早在宋元之際對哪吒的崇拜就己流行巴蜀,進而論述哪吒信仰的由來、演變以及在巴
蜀傳播的情況。崑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陳曉怡講師〈從頑童到狂子──哪吒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心理〉: 以哪吒的兒童英雄形象和李靖、哪吒的父子衝突情節為主,探討其中所反映的宋明以來傳統社會的文化心理,以為哪吒故事象徵了中國社會某種隱抑的渴望──試圖挑戰穩固不可動搖的父權,並追求個體獨立自主的
精神。臺中技術學院蕭登福教授〈台灣道廟五營軍與中壇元帥哪吒之關係〉:敘述台灣道廟為達到為百姓驅鬼除魔,保民平安之目的,在東、西、南、北、中五方來安立五營,而五營的中營元帥即為中壇元帥哪吒。哪吒的信仰,也因此遍佈全台。高雄道教學院院長沈武義院長〈少年英雄李哪吒的出世背景、英勇事蹟
及其對道教的影響〉:認為坊間開壇濟世的神壇,常常有哪吒太子降乩,顯現童音,應該不是哪吒太子本尊,而是靈界盛傳的九龍太子(金龍太子),或是為報
仇雪恨的龍王三太子,搶奪香火,假借哪吒名相而來。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陳清香教授〈台灣宮廟中的哪吒圖像〉:以為哪吒圖像在臺灣宮廟的表現,可分供像與建築圖像裝飾二大部份。供像多居於宮廟明間或次間主龕的位置,是完整的立體造形。而建築圖像裝飾,則以繪畫、雕塑、工藝等方式陳現,形式變化不一,充分表現出台灣工藝創作的技巧。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李茂榮講師〈在
象徵理論中的哪吒----一個悲劇的神話〉:從象徵理論論述「哪吒神話」之所以能夠流傳不斷,就是因為信仰者不斷地與這個「神聖」根源相應,所以因而得到
心中意識的轉化,進而完成自我道德實修上的成就。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班蔡政惠講師〈《封神演義》中「哪吒形象」的教化義涵〉:深入《封神演義》中根據「哪吒形象」的描繪,如勇於認錯、勇於負責、與明是非辨善惡的行為,探析其所展現的教化義涵。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吳彰裕教授〈中壇元帥
的神靈研究〉:以為哪吒既然成了道教重要神靈後,其傳佈的地區以閩粵為盛,而以今日民間宗教活動來看,台灣南部地區更盛;哪吒神格之提高,可能與閭山
法派有關。蘭州大學一分部文學院副教授胡穎〈吴昌龄杂剧《哪吒太子眼睛记》
本事考中山大學中文系龔顯宗教授〈由〈台南草寮頂太子沙淘宮沿革〉談明鄭末
政變〉:敘述台南沙淘宮以鎮殿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為主神外,雙側又供奉「元漢」、「興漢」兩位元帥,顧名思義,實寓反清復明之旨。保生文化學院吳永猛校長〈法教哪吒咒之探討〉:敘述法教中的哪吒地位,以及法教各種儀式的咒語當中都會用到哪吒咒,因而將法教有關的哪吒咒一一列出,將有助於對台灣
道法二門及民俗信仰。興國管理學院文教事業管理學系黃培鈺副教授〈祀奉中壇
元帥的信仰文化及其發展向度〉:從敬奉及信仰中壇元帥的意義、信仰中壇元帥的民俗文化、禮拜中壇元帥的誠正態度、中壇元帥的威儀與功德、敬拜與信仰中壇元帥的未來展望,而以頌揚中壇元帥的文化發展向度做結論探討之。中國人民
大學國學院詹杭倫教授〈論鄒祗謨詠物詞的「哪吒手段」〉:何謂填詞中的「哪吒手段」?本文從宗教學與文藝學兩端入手,對此問題加以解剖分析。十四篇論文各具角度,擴大了2002年之規模。
兩天的議程,偌大的國際會議廳上下樓間座無虛席,出席場面之熱烈至於閉幕,顯見學界需要宗教界的支持,宗教界更需學界的引領關注,道教民間信仰及學界之對話,正極需有心人投注更多關切的力量。而對於中壇元帥學術研討會之再次舉辦,吳彰裕教授嘗語重心長表示:「一來可見哪吒三太子在民間宗教信仰具有廣大的影響力,二來顯示哪吒奉教人員之高膽遠矚,因為台灣為民間信仰蓬勃之地,各地區廟宇的影響力往往勝過道教會,且各廟宇每年花在宮廟之整建、廟會蘸事科儀,節慶活動之經貴不計其數,各宮廟信徒之捐獻亦為數可觀,但從未見任何宮廟或奉教人員,願意花小錢去發揚學術。如此一來,民間宗教活動便流放於吃拜拜之活動,各宮廟亦隨時代環境而興衰。能著力於學術活動,一來可提高供奉神祇之地位,二來亦有亦延續民間宗教之活力,提振正信正見,保存一點民俗文化之根基。」臺灣道教宮廟林立,信徒又眾,然皆各擁山頭,無法作有效之整合,將哪吒之信仰擴大到整個臺灣道教界,吳教授倒也訴盡道教界之現狀,而柯理事長睿智的舉措,對中壇元帥神祇地位之提昇自不在話下,對整體道教形象之向上超拔,也頗具重要意義。
近年來,宮廟主其事者在擁有廣大信眾之餘,也紛紛與學術界結合,尋求神蹟的科學根據與理論淵源的探索,學者也樂於將相關研究專業為宗教界服務,共同為提昇宗教形象而努力。道教歷史淵源流長,如果將學校的設立當作學術開發的指標,佛教、天主教廣設學校,實非道教能同日而語,難道道教不需要學術科學的論證,難道道教不需要高等的教育人材﹖佛教有許多博士和尚、尼姑,天主教也有許多博士神父、修女,然而道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