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系主任的話

其實站在行政的立場我不太喜歡系刊或班刊,因為系上財務並不寬裕,每年籌措經費時,總在捉襟見肘之餘還要省吃儉用,記得以前讀大學時也曾經和同學辦過班刊,但經費是班上同學繳的班費,也不知道那個時候開始本系的系刊必須由系上擔付經費。祇是面對孩子主動的付出與經營,眼看系刊雛型已具,當然還是要支持的。
或許我心中另有一個期待,我希望有這麼一個刊物,它能聯繫在校的大學部學生、碩博研究生、老師,畢業的系友、退休的教授,祇要你待過中文系一天的中文人,你就是此一刊物永遠寄發的對象,也是報導的對象,此一刊物它在一年之中總是多期、按時地寄送到你手中。它有在校生生活的訊息,它有畢業系友闖蕩天下的酸甜苦辣,它有老師各式各樣的資訊,它有退休老師的近況。無論系上師生榮譽榜,或系上小大的活動,甚且師生結婚生子也好,為人公婆也罷。歡欣的、喜樂的、悲哀的、傷感的,有報導也有採訪,有關懷也有分享,讓一個人的歡喜廣為散播,讓一個人的悲傷大夥分憂。如果刊物印刷的經費短絀了,我們也可以集資,或是開個專用的劃撥帳號,讓發心的系友可以樂捐,一萬不嫌少,一元也不嫌多。如果有人發起,尾牙也可以在文院辦桌,小孩彌月也可以在文院請客,那天誰中幾億元的樂透,捐一棟中文大樓給母系,也不無可能。否則,平時大家各忙各的,缺乏溝通平臺,校慶到了或為了業績進行募款,方才發動校友,誰擔任系主任誰倒楣,也太現實了罷,即使中了樂透誰也不會想到老死不相往來的母系。這就是我心中的期待。
雖然系刊不是我心中的期待,然而本期內容卻相當多元豐富。「人物專訪」及「校友專訪」佔了極重要的篇幅,這些被訪問的師友,在工作崗位上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絕對是同學學習的榜樣;在靜態活動、動態活動方面,也如實地一一譜出年青人的活力與多采多姿的生活。其中對「迎新」的報導,是我長久以來關注的活動之一,但看在我眼中還是有所缺憾的,倒不是活動安排或地點的不恰當,而是活動傳統以來都是二年級迎一年級,費用是二年級繳多些一年級繳少些,由於活動地點都在外縣市,一年級繳的款項也總要八佰、五佰不等,三、四年級學長姐不參與。我暗地思量,一年級新生被迎還要繳錢那是那門子的事,怎麼不二三四年級學長姐共同均攤費用來迎一年級新鮮人,讓一年級新鮮人樂活地不用繳費,待四年級要風光畢業了,一、二、三年級聯合舉辦個盛大的送舊,讓學長姐也能不繳費能參加一個風光的Party,豈不皆大歡喜?現在問題就在於每年的送舊也都零零落落,「迎新」與「送舊」多年來總該有解了吧!還是仍然要依襲以往?
我想自發性的編輯活動是很辛苦的,沒有任何工作津貼,又必須犧牲課餘的時間,在正副學術長及各組組長的感言,似乎聞不到一絲怨語,反而透露出為人處事的生活哲理,也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罷,恭喜大家!指導教授當然辛苦,內容的價值皆存在於指導教授一念之間,我謹代表系上的師生深深一鞠躬。雖然盡善盡美不可預期,但它是可以追求的,當全校每個角落掛滿追求卓越的旗幟,理工的思維是「至於至善」,我還是肯定老祖先「止於至善」的人文關懷。與大夥共勉。
歲次辛卯姑洗晦日 廖宏昌序於西子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