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那一年我們在高雄西子灣舉辦《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

那一個夜晚我還在考試院閱卷,空大方元珍教授來電告知老師走了,頓時腦際一片空白,考生嘔心瀝血的真知卓見,竟然不識一字,於是趕緊收拾細碎,匆匆離開。公車是否忘了發車,或是到站我無視它的到來,祇好穿越世新大學,一路踱到臺灣大學,也忘了從那個大門進出,竟然走進了和平東路二段118巷。此刻腦際纔突然清醒,老師已經沒有在家,是否能夜訪師母?而熟悉的和平東路行人道上有着二位師生並肩散步擘畫「2007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身影,仍依稀如在目前。
2006年夏臺灣學界為慶祝王更生教授80歲壽誕,由郭鶴鳴、蔡宗陽、顏瑞芳、呂武志、劉渼、方元珍、浦忠成、溫光華、廖宏昌等諸位教授發起「2007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委由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廖宏昌在高雄籌辦。個人不勝惶恐,膺此重任,幸蒙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林慶勳院長、中文系劉文強主任和諸位同仁之首肯,將會議之規模及形式交由個人全權處理,讓個人有充分的揮灑空間,實無任銘感;而為了擴大地域之影響規模,於是尋求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文系林明珠主任、花蓮慈濟大學東語系徐信義主任、國立臺東史前博物館浦忠成館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王開府主任的支持,終於能順利地於6月2日至5日在高雄、花蓮兩地三所大學舉行,感懷之情,溢於言表。兩岸、港、澳、美、日學者之熱烈響應並撰文與會,自是會議成功的關鍵,然而缺乏高雄道德院、張敬國學基金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之共襄盛舉、出錢出力,會議必不順遂,藉此個人也特別感謝三清太乙宗師、林中明董事長、彭正雄董事長;唯如會議幕後之神經中樞王更生教授,亦如其他學者提交宏文,會議場上更是神采奕奕,高談闊論,為學術界樹立至高無上的榜樣,竊以典範夙昔,吾輩小子,誰敢怠慢?
猶記大學四年,與三五同儕,絕像現今年輕的追星族,到處打聽各大學權威教授上課的時間和地點,帶著虔誠朝聖的一顆心,無遠弗至,也從不過問教授是否願意接受旁聽,大大方方,儼然一付教授虧欠吾人是也。臺灣師大、臺大、政大、淡江大學、東吳大學等,印象中是最常落腳之處。1980年秋,吾人又將雙腳涉入外雙溪,慕名的是當時在東吳大學兼課的師大國文系王更生教授,其「文心雕龍」課程,在大學間名聞遐邇,只見王教授在課堂中談笑風生,古代的詩文理論批評已化為簡易的概念,瞭然於胸,在周遊列國的旁聽生涯中收穫最豐,卻也意想不到從此與文學理論結下難解之緣。1982年順利考進研究所碩士班,終能跨校如願拜入王門,資質駑頓,尚蒙吾師不棄,終能完成論文《六朝文筆說析論》,雖非以《文心雕龍》為題,然亦攸關於魏晉六朝文壇之相關議題。
1985年夏取得碩士學位,旋即考上博士班,1987年役畢方能回到校園繼踵求學之路,此間又有機緣將視野延伸至詩話領域,竊以為同門師兄講論《文心雕龍》既精又實,啟齒論列,誠惶誠恐,唯如詩話亦傳統文論之一枝,非稍窺《文心雕龍》思精體大之論,欲入其室,尚不能得其鎖鑰,焉求竟其功乎?因以《葉燮文學之研究》為題問學於吾師,唯其論題不能盡吾師之期待可知,吾師除以異類之目光相待外,或亦祇能祈求個人之造化。1993年春順利通過學位口試,取得博士學位,並於夏天受聘於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黃敬欽教授即命以「詩話專題研究」講授於碩士班,此開臺灣中文學界講授詩話於研究所之始也。
1995 年夏得受業師林慶勳教授之引薦,受聘於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詩話專題」仍延續在研究所開課。2000年冬,教育部核准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設立「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目的在於延續擴大推動中文系長期紮根於清代學術研究的規模與理想,並委由吾人兼任行政綜理業務,至2004年夏請辭行政,凡舉辦過二屆清代學術會議,學界交流層面及規模皆有所展拓,其間更步出西灣隧道、踏過哈瑪星、跨越高雄縣市走向民間,與新營太子宮合辦「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與高雄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合辦「2003 曹瑾學術研討會」,會後皆將論文正式出版,真實地伸展中心的觸角,慢慢地擴大學界的影響力。
跟老師頻繁互動是2000年後的事了,除本次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外,老師還南下參加個人籌辦的研討會共6場,場場提交論文。而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個人尋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之經營模式加以運作,幸能得到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文系林明珠主任、花蓮慈濟大學東語系徐信義主任的熱烈參與,將一場盛會分三校舉行,讓文心雕龍議題的研討由高雄延伸至花蓮,也讓海外參加的學者飽覽東臺灣風光和世界級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鬼斧神工,此種會議形式和規模,都是中文系成立以來不曾有過的。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宣讀41篇論文,切磋琢磨,論辯學習,大師富大師的風範,後學有後學之懇切,熱烈之中不乏真理的探索,激論之中且具自我的反思,孔夫子「共學」之理念,已在3校12場次之研討間流露無遺。該會議尚特別邀請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錢永波會長、鎮江圖書館任罡館長及鎮江圖書館彭荷成副研究員與會,因為設在鎮江圖書館的文心雕龍資料中心,不僅規模已具,戮力多時的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也即將問世,藉此機會向國際上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報告佳音,實屬必要。王館長與彭女士在大會上即分別以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為題,從不同側面論述中心成立之構想及企圖心,無論新知或舊識皆為文心雕龍能有此研究中心感到驕傲和欣慰,而獨具隻眼鼎力奔走於各界以促成中心成立之幕後功臣,正是錢永波會長,對其深耕本土傳統文化優勢之伯樂性格,實有足為外人道也。
吾師王教授除《文心雕龍》養成教育對吾人專業培養有莫可言喻之意義外,其內方外圓之性格特徵,雖夙昔典範,難能企及,乃今百未盈一,猶有所待。適逢吾師八十歲壽誕,能擘畫籌辦「2007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自是畢生難逢之機緣與福份。誠摯感謝吾系劉主任及同仁之寬容,也謝謝王門師兄弟的抬愛,大會雖乏祝壽之名,乃有祝壽之實,雖經費募集不易,午夜夢迴,焦慮難寐,時而或有,竟至浮現輟棄籌辦之念頭,唯如慮及大會意義非凡,尤其是對吾師以《文心雕龍》研究為職志之學者言,自是欣慰莫名,如此中輟,又有何顏面見吾同儕;隨著時日逼近,新朋舊識,齊聚一堂,卻如雨過天青,乃不知昔日眉頭何以不展。會議除共同的議題外,溫馨的晚宴中,彭董事長細數與吾師之深摯情誼,感人肺腑;東台灣浦館長偕同原住民朋友的天籟之聲,且將餐廳當山谷原野,至今仍迴盪耳際,非慶祝吾師壽誕,鄒族王子或不至於放下身段;而吾師也大展歌喉,一曲「水調歌頭」,聲情俱佳,不啻專業歌手,諒大蘇為之動容,小鄧也必為之驚聽耶,晚宴也在吾師歌聲中不捨的暫告一個段落,而此次會議終將是個人2002年以來籌辦12場各類型研討會中最具意義之一場。
(2010年8月上旬日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