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問世 後記

臺灣學界為慶祝王更生教授80歲壽誕,由郭鶴鳴、蔡宗陽、顏瑞芳、呂武志、劉渼、方元珍、溫光華、廖宏昌等諸位教授發起「2007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委由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廖宏昌在高雄籌辦,個人不勝惶恐,膺此重任,幸蒙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林慶勳院長、中文系劉文強主任和諸位同仁,以及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文系林明珠主任、花蓮慈濟大學東語系徐信義主任、國立臺東史前博物館浦忠成館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王開府主任的支持下,終於能順利地於5月2日至5日在高雄、花蓮兩地三所大學舉行。兩岸、港、澳、美、日學者之熱烈響應並撰文與會,自是會議成功的關鍵,然而缺乏高雄道德院、張敬國學基金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之共襄盛舉、出錢出力,會議必不順遂,藉此個人也特別感謝三清太乙宗師、林中明董事長、彭正雄董事長;唯如會議幕後之神經中樞王更生教授,亦如其他學者提交宏文,會議場上更是神采奕奕,高談闊論,為學術界樹立至高無上的榜樣,竊以典範夙昔,吾輩小子,誰敢怠慢?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錢永波會長、鎮江圖書館任罡館長及鎮江圖書館彭荷成副研究員與會,因為設在鎮江圖書館的文心雕龍資料中心,不僅規模已具,戮力多時的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也即將問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報告佳音,實屬必要。王館長與彭女士在大會上即分別以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為題,從不同側面論述中心成立之構想及企圖心,無論新知或舊識皆為文心雕龍能有此研究中心感到驕傲和欣慰,而獨具隻眼鼎力奔走於各界以促成中心成立之幕後功臣,正是錢永波會長,對其深耕本土傳統文化優勢之伯樂性格,實有足為外人道也。
觀夫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的構想與企圖心,與台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在2000年成立之「清代學術研究中心」實多有不謀而合之處,個人當年滿懷理想接下中心主任一職,全力衝刺,在毫無資源之惡劣環境中苦撐3年6個月,只能向環境低頭,選擇悵然離開中心。於今耳聞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初具規模,內心嚮往之情,縈胸滿懷,而感觸良多自不待言。今年7月乘上海開會之便,即兼程拜訪鎮江,雀躍之情,非箇中人實難以理解言說。25日初至鎮江即接受三人極其熱情的接待,感懷于心,而最令人感動的是任館長將甫問世之文心雕龍全文數據庫單機版光碟親手致贈,並操作光碟的效能。能躬逢光碟問世,個人心中淌著熱淚,竊以為劉勰英靈在天,亦必以鎮江能有斯人斯舉為傲,然而鎮江文心雕龍資料中心之規模與作為,不即是當年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的願景和理想?如今安在?
《文心雕龍》為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重要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影響深遠,而歷代學者對於《文心雕龍》的理解詮釋亦各有偏重,或循例發揮,或另行闡釋,皆能自圓其說,建構出一家之言;時至近代,《文心雕龍》一書自然也能保有其在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放眼相關的理論著作如雨後春筍接踵呈現,足見當代學者之用心。然而初學者除忙於梳理文義,更要面對數以萬計的龐雜資料,檢索不易,令人望而卻步實有以之也,幸有賴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所創建的「文心雕龍全文數據資料庫」,蒐集自1909年迄2006年學者研究《文心雕龍》的心血結晶,共計數千篇以上的論文,並詳附出處、期刊號與關鍵字等,並配合現今電腦科技進步的檢索系統,讓使用者不僅能分門別類、按圖索驥地找到相關資料,更免窮索之苦,且能節省時間與人力,迅速地獲得難以得見的相關論文,此等整理蒐集之功,實讓人感佩。而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更有鑑於當代跨領域的學術研究亦日益盛行,所蒐羅的資料不僅以《文心雕龍》一書的研究論文為主體,更旁及其他的相關領域,或論劉勰生平、或論當時創作的文學風氣、或論《文心雕龍》對於後世的影響,並利用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相互應證對照,林林總總的相關資料在資料庫中皆能得見,且從歷年來的研究內容、主題,點名《文心雕龍》的研究動向,並揭示未來可能的發展,使得資料庫不僅是資料的羅列,更提供《文心雕龍》研究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研究素材。
「文心雕龍全文數據資料庫」是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研發出的心血結晶,但為尊重論文作者,光碟更以禁止複製的方式來保護諸位學者的智慧財產,思慮可謂縝密;而製成之光碟不僅便於攜帶,也可避免網路無法讀取的困擾,用心堪稱良善;只因各地電腦系統設計的不同調,使得台灣繁體中文在使用上需另外下載轉碼程式才能加以閱讀,且在搜尋資料時,光碟無法辨識字串進行搜尋,其為美中不足者,然而此非資料庫本身的缺陷,而是技術上有待克服者,若能根據光碟程式加以修正,必能嘉惠更多兩岸及世界各地之學者。
當台灣學術界各階層漫天高喊與國際接軌之際,是否也該反思如何發展華人在國際間學術的優勢與長處,好讓他人與吾人接軌。無奈晚清後殖民思想的流毒至今未能翻轉,總以為吾人一無是處,又因島內利令智昏的意識型態使然,無視於血緣命脈,閉鎖孤島,以為自己的文化只有400年,不亦哀哉?不亦甚哉?個人雖對鎮江文心雕龍研究中心之成立未能貢獻鴻毛,但我卻要以劉勰文心雕龍之後學者為榮,因為鎮江有一群肯為傳統文化創造優勢的賢達人士,正在默默耕耘著,大凡國際上研究劉勰文心雕龍之學者,不與鎮江接軌,又能與誰接軌?

歲次丁亥陽月書於台灣高雄西子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